由3D打印纖維增強尼龍熱塑性塑料制成的自感應材料
發布時間:2023-11-21 14:14:47 點擊數:0
由3D打印纖維增強尼龍熱塑性塑料制成的自感應材料:
自感應是材料感知自身狀況的能力。將材料本身用作傳感器,可以在不植入或不附加傳感器系統的情況下,對產品的結構信息進行監測,這樣,不僅成本更低,耐用性更高,感測體積更大,而且力學性能損失更小。
自感應是材料感知自身狀況的能力。將材料本身用作傳感器,可以在不植入或不附加傳感器系統的情況下,對產品的結構信息進行監測,這樣,不僅成本更低,耐用性更高,感測體積更大,而且力學性能損失更小。
由連續碳纖維增強的聚合物基復合材料是已知的具有自感應能力的材料,比如,它可基于連續纖維電阻的可測量變化,對纖維纏繞的缸體中存在的損傷進行自感應監測。
其應用潛力還包括對飛機或橋梁等建筑中關鍵部分的結構健康狀況進行監控。
荷蘭布萊特蘭材料中心(Brightlands Materials Center)正在將連續纖維增強熱塑性塑料的自感應能力與增材制造結合在一起,以生產自感應部件。
采用連續纖維的增材制造方法,可以實現碳纖維的精確定位和定向,使碳纖維鋪放在產品中選定的位置,構成結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這意味著可以將碳纖維“傳感器”放在需要它們的地方,而多重纖維則可以在整個部件上形成一系列的傳感器。
通過對簡支梁和復合材料人行天橋縮尺模型中的變形進行監測,布萊特蘭材料中心驗證了這一概念。
它們都由一臺Anisoprint A4 Composer打印機打印,該機能完全自由地布置碳纖維并選擇材料,這對于感應特別重要,因為碳纖維必須從部件伸出才能與監控電子硬件相連接。
自感應還可以在新產品的設計和原型階段或者在更換不可再用的備件時發揮作用。
3D打印的自感應纖維增強熱塑性塑料有助于收集有關實際使用環境的信息。
測試期間,3D 打印的自感應部件能記錄產品需要承受的真實動力和力,從而便于設計師和工程師更清楚地了解3D打印部件必須滿足哪些要求。
而作為診斷工具,3D打印的自感應矯形器或假體可以指導患者,并向醫生提供有關應力分布和運動模式的有價值信息。